文章論述
 
 
  取予之間【我與我的學生】 -------------------------------------------陳修姚2003/5/6

 

 一直以來,我很想讓自己的腦袋變得聰明一些,讓文思泉湧,然後透過細膩的筆觸,將這幾十年來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生動的描述一番。不僅是為個人的生涯作一次點滴的回顧,也與從事同樣工作的老師作一次心得的交換,同時藉此讓學生多了解一些老師的心聲。

 也許面對這些上課不必點名、遲到不需扣分、不來不需要記曠課、生病不必醫生證明、突然失蹤不需任何所謂正當理由的學生,我只需要善盡作老師教學不偷懶的責任就了事。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只有這麼單純,那麼生活真的是很無趣了。因為我們的學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雖然上課不必點名,但許多的學生還是不願意輕易放過每一次上課的機會。也許不來確實有不得已的原因,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口頭上先請個假,或在下一次來時帶著一份抱歉說明。畢竟,來此練拳只是他(她)們生活中的一小部份而已。

 其實,這些年來與學生的互動關係可以用多采多姿來形容。大多數的學生,當他肯來投入您的門下學習時,他(她)對您已經有了一定的尊敬。不過學生因性格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對人處事方式,有性情活潑開朗、喜歡熱鬧的學生,他(她)會帶動整個團體,上課時主動幫您帶動新生,課餘時設計同學聚會或自強活動,好像充滿了用不完的精力,變成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好的橋樑。比較保守的同學,他(她)沒有足夠帶動的細胞,只默默的跟著團體互動,遇上良性的帶動,他(她)們由衷感受社團間的愉快,逐漸也會成為團體中樂於參與的一份子。但有時也會不巧碰到團體中搞小圈圈的現象,沉默的學生若不能隨波逐流,可能就漸行漸遠消失在這團體中。如果練拳是為了健身,誰願意惹不必要的人士糾紛呢?我本以為像我們這種社會生活課程中的學生,多半中年以上來求一份悠哉的休閒,怎麼也會出現類似的政治問題,也許有人就是有事,團體聚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摩擦是難免的。

 然而活潑的學生也好、沉靜的學生也好,無論年齡性別,他們普遍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青睞。可是老師面對的是大眾,雖然想將學習的機會均分給每一個學生,但老師的拿捏和學生眼中的評斷有時候會有誤差。這種誤差即可能造成某些喜歡計較的學生心中的不滿,更嚴重到忌妒和生氣。想起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不也是喜歡向老師討功嗎?老師的一聲誇獎就可以讓自己雀躍不已。有一句話說人不分年齡多寡都是喜歡被愛的,教學經歷了那麼多年才稍許明瞭這種心境,真後悔這些年來吝嗇對學生多說句關懷或讚美的話。

 回憶學生中的區別,記得有一位學生跟我學拳時非常用功,求知慾很強,有一天她很溫馨的對我說:『老師,我一輩子都要跟您學拳哦!』可是曾幾何時,她發現更適合的老師時,就這樣消失在團隊中不再見面,更可悲的是此後當她無意中見到我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想打,遠遠的見到我來,趕緊避而不見。想起她的話卻言猶在耳,這種情形看在眼裡真是何等的難過。難過的反省自己是不是功夫不足引起學生感覺他(她)先前被您誤導的氣憤,難過的是當初為何沒有適時的告訴學生基本對人的禮貌。所以此後當有學生積極的表現對我的十分關懷時,反而會擔心,擔心這種偶像崇拜似的短暫熱情。因為我了解自己並非木人,等到有一天您完全相信他(她)會永遠跟定您的身邊,成為您最佳幫手或接班人的時候,他(她)會不會突然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誤會您而離您遠去,屆時您是否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怨嘆到底是自己的E.Q.不夠還是世風日下的道德出了問題。然而也有另一種情況,學生是這樣的無微不至的招呼您,您卻沒有放射多一份關愛的眼神,讓他(她)感覺您的表現不符合預期,因為某些人喜歡將感情的付出放在天秤上比較,他(她)若感覺從您身上得不到對等的關懷,終會開始鑽牛角尖似的傷心的自我衡量,他(她)可能怨嘆自己付出的代價何在,於是漸漸會心灰意冷的離開您的視線,到那時候您反而會嘆息竟然是無心的疏忽,喪失了一位愛護自己的學生。

 老師在的時候是師生的互動,但老師不在身邊的時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多。其中的好壞也會影響您的教學,兩個學生之間的心結,造成的原因原點幾乎百分百還是老師,如果身為老師者不能以大智慧化解的時候,兩位結怨的學生終會將不愉快的氣氛灑在團體中,嚇跑一些單純的學生。但何謂大智慧,常常讓我頭髮都想白了。有時候我會這麼想,如果我本身表現的是如此的大而化之不記小節,學生難道不能感受到這種身教嗎?他們不都已經是成人了嗎?但您怎料到這種小孩子辦家家酒的遊戲依舊存在大人的團體裡。

 社會學生的教育本來就是一件艱辛的工作,他(她)們雖然都已成年,但學生各有不同的個性,改變性格的可塑性也很低,如何盼望每位學生能按造您所希望的模式相處。所以現時代價值觀的改變,傳統拜師的禮節和師生情誼固然讓我們依然存在嚮往,然而還是很多中生代的老師不再願意以此禮節和學生之間建立有形的合約關係,用這種沒有法律效益的形式來認定師生的情分。如今只見道德心日漸薄弱,拜師或不拜師已無法斷然的代表老師的認定和學生的誠心。

 但竟管世風改變、人心不古,摒除以上所述的困難,這多年來我還是深刻的感受學生的回饋,一樁樁令我難忘的情景不勝枚舉。從生活中的小小關懷到大事情幫助您的承擔,細心的學生,只要您的眉目一動,他們就會自動的將事情處理好,或者圍到身邊詢問您的需要。也許有部分的學生是被動的,但他們會在一旁靜待,如果您懂得開口請求他們的協助,更會發現多數學生是欣然接受的。遇到老師有困難或心事的時候,他(她)們還會私底下討論如何幫助的對策。當您因教學辛苦身體不適時,從他(她)擔憂的眼神中就能讓您減輕肉體的疼痛。

 不過年頭不同也形成了另幾種類型的學生,首先因為資訊的發達,同樣的技藝學生不一定會只拜在一位老師之下,您能夠容忍他(她)遊走兩邊或三邊不同老師,而且還在您的面前比較教學的不同點嗎?其實這只是他(她)的盲點,他(她)很無辜的的提出來請您解惑。您會就此不歡迎他(她)的求教嗎?再者有部分學生是為了參加比賽而來求學的,當比賽結束後,如果得到好成績也許下一次比賽時他(她)又會出現,但成績不如理想時,他(她)可能還會埋怨您沒有認真指導,甚至部分稍有成績的學生,卻不願承認曾經受教於您,這類學生您願意不保留的教他(她)們嗎?哪一位老師在開始教的時候就想到那麼複雜的層面。老實說我也從未看在教練費的份上教這些準備參加比賽的學生,因為基本上我是十分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希望他(她)們能由比賽中獲得努力的原動力和被肯定的欣慰,甚而養成勇於接受被批評的健康心態。不過我雖然總對學生說成績好壞是不重要的,但每每參加比賽時,還是為他(她)們捏上一把冷汗,比賽中我一向不太敢讓裁判們知道誰是我的學生,這其中的原因竟然是恐怕他(她)與我的關係而影響了某些裁判的心理評分,無論影響的層面是正或負都是不公平的。賽程中我也總是躲得遠遠的注意,也怕影響到學生的表現。記得有一回比賽,一位學生被明顯的打壓,失去冠軍的寶座,許多觀眾看在眼都為之抱不平,我心理明白但苦於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居然豁達問著我:『老師,您認為我打的好不好?』,我說:『依我評斷你今天表現得很好。』,於是她開心的說:『只要老師肯定就好!』。她的自我安慰讓我又痛心又欣慰。可是也有其他的情況,譬如我常常會特別撥出時間來指點,無論我接不接受,他(她)們大多數會客氣的奉上束脩。當您接受了這份禮後,卻不經意的聽見某些傳聞:『老師要我們比賽還不是為了開專修班多賺些錢』,怎不讓人心灰意冷。另外還有一些政治學生,當您坐在具有影響力的位子上時,他(她)趨炎附會緊跟身邊,一朝當您在大團體的舞台上下臺時,他(她)避之如棄屣,甚至唯恐與您的交情會被點名作記號。這種學生您發現之後會生氣嗎?我知道自己和時下大多數的教練一樣,不是一位善於搞組織的領導者,教拳完全是興趣使然,我們為師者既然不能付與道德的門檻和組織制度的規範,就不必花費不必要的精神為這類的學生煩心了。

 總而言之,我一直有這樣的認知,只要自己的技術和武學知識不斷的進步和突破,真心來求教的學生不會錯過您的。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他(她)們一定會感應到的。以前課排的太滿,沒有多餘的時間課餘之間付給學生,他(她)們與您的關係多半停留在教與學的時段。而今慢慢的學會多釋放時間留給學生,大家越來越亦師亦友真正的融入團體中,雖然有的學生會對我沒大沒小,如其中一位調皮的學生忘記了我曾經教過的招式,她居然要求我賠錢補償她的遺忘,真是令我哭笑不得,但他(她)們內心對我的愛可是透過一舉一動中毫不保留。有的學生表面不多話但私底下傳來默默的關懷,當您偶而發現的時候也會掠過心頭一陣溫馨。不過有一點倒是他(她)們常讓我進退兩難,經常接到他(她)們興沖沖的送來親自做的或特地買的食品,可是低頭看看一不小心就會發福的小腹,嘴裡喜歡、心裡喜歡,但一旦進入胃中就有點後悔了。

 也許以我的年齡只不過是全國多如過江之鯽的中生代老師其中的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殊榮稱不上,但社會教學已有十多載之經驗,與學生的互動由北而南、由國內而國外,與其說我教導了許多的學生,不如說從這些學生中我獲得了不可多得的人生知識和半生的幸福。還有可幸的我是一位中年女老師,不需要因為教學上肢體的接觸而飽受社會輿論的八卦傳聞,但我相信中生代的男老師在這點上的尷尬,只要懂得太極拳中的走化,還是可以克服的。也許有人認為老師難為,但老師只需要有愛心、有信心、有誠心,您小小的一個關心將會帶給學生很大的鼓勵,例如我的學生被目前流行的SARS電到,因為她身為和平醫院的護士被封院關閉,我只是很自然的毫不考慮的一通慰問電話及遠遠的扥人送些東西給她,竟然讓她感動的倚門落淚不止。反之,學生一個回眸也是我們最好的禮物,例如有些學生因客觀因素離開團體,雖然經過多年,有一天又突然站在您的面前快樂的抱住您,或久久一通電話來慰問您,那份貼心的溫暖豈是筆墨可以形容。

 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絕對不僅是技術與金錢的取予,而是生活的相處,這種生活化的取予之間拿捏,一如太極拳講究的虛實。願這篇文章獻給每一位辛苦的太極拳教練,請獻上您的技藝也獻上您無私的愛。也送給我所有可愛的學生,老師愛護你們是沒有分類的。

 

 
 

關於協會鄭子太極拳總教練陳修姚活動訊息教學研習太極圖書館Q &A專區友站聯結

台北巿薪傳鄭子太極拳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台北巿 大同區 延平北路 2 段 127 號 7 樓 之 14
電話:02-2711-2752 傳真:02-2731-0631 手機:0910-229-457 E-mail: lee229457@yahoo.com.tw


Designed by Pro-web